• 2024-05-9/週四

〔讀書會〕一定瘦生活家

有讀書,不一定會;不讀書,一定不會;只有多讀書,才會。

《天地方圓普洱茶》系列《貳. 藏茶趣》內文簡述

格格

By格格

2008-08-01 22:03

  《天地方圓普洱茶》系列《貳. 藏茶趣》內文簡述


封面】————

 

 《貳. 藏茶趣》2007 年 4 月出版


 內文簡介】————

  帶你一起體驗作者接觸普洱茶三十年的「找茶之樂」與「藏茶之趣」

  《貳. 藏茶趣》是〔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〕叢書系列的第二冊。普洱茶該如何收?如何藏?又有何樂趣?在本書中,作者將從收藏的角度,以感性又深邃的觀點,告訴大家普洱茶除了可以「喝出健康」,還有無窮的「收藏樂趣」一來典藏無垠的情境,二來典藏無盡的趣味,三則典藏它的無限升值

  此外,近年來兩岸三地掀起一股品飲普洱茶的風潮,不但方興未艾,甚至是愈演愈烈。而這些新興的普洱品茗人,大部分是衝著普洱茶具有特殊健康養身效果而來

  只是~~
  為什麼有人喝了許多年的普洱茶,卻不見它的效能?
  到底要怎麼沖?怎麼泡?才喝得到普洱茶的神奇功效?

  還有~~
  既然緊壓茶可以凝聚幫助人體氣場的茶氣,為什麼享譽國際的台灣高山烏龍茶,從不見做成緊壓茶?……

  這些問題,在〔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〕之《貮. 藏茶趣》書中,都可得到滿意的解答。


 【目錄】————

    第四餐的預算
 12、藏茶趣
   趣一  說不完的故事

   趣二  參與它的成長
   趣三  典藏價值
   老茶的最後遷徙
   藏茶後話
 13、找茶之樂
   脫衣系列
 14、系列收藏
   擬定收藏目標
   可以興茶磚
   老熟茶
 15、普洱省思一【為什麼台灣的烏龍茶不能做成緊壓茶傳世?】
   為什麼台灣的烏龍茶不能做成緊壓茶?
   冷藏茶葉
 16、普洱省思二【這個天賜的禮物,我們還能夠享用多久?】
   肇因一:供不應求,原物料上漲
   肇因二:人為控制,使用化肥
   肇因三:灌木茶樹,茶氣薄弱
   肇因四:單一茶青,藥理作用低
   肇因五:人工選種,違背自然
   肇因六:任意破壞茶園生態,造成茶樹抗體失衡
   肇因七:老茶喝完了,新茶頂不上

 17、普洱省思三【從看不出普洱茶的效用談普洱的沖泡方式】
   洗茶
   徽菌
   泡茶方法
   破壁效應
   為何不見傳說中的某些效果?
   補腎氣
   早茶晚酒.長長久久
   省思後話
 18、沖茶?泡茶
 19、普洱十六字真言
   享茶者.福


 內文摘錄】————

  13 找茶之樂

  一般人想要買普洱茶,很簡單,只要到熟識的店家,付錢、拿貨、走人,就可以了,絲毫不用費什麼勁兒。但這在我們這票喜歡藏茶人的眼裡,事情就沒那麼簡單了,因為我們並不把它看做是在「買茶」,而是將整件事視為是在「找茶」

  買茶很簡單,不過是銀貨兩訖嘛;找茶就不簡單了,在整個找茶的過程中,充滿著未知,充滿著驚奇,充滿著驚喜,更充滿著無限的樂趣。因此我們這票愛茶人見面時,互相寒暄的第一句話,並不是「最近買到什麼好茶?」而是「有沒有找到什麼老茶?」

  我「找茶」如「找碴」,可說是幾近挑剔之能事,舉凡中醫師看病問診時必要的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程序,我在找茶時可是一樣都沒少。每一次有店家通知普洱茶到貨,或是在他處看到普洱茶時:

  第一件事就是開始「望」,首先看這茶的包裝是否完整?從包裝表面的風化程度與氧化狀態,在心裡大致推估一個可能的年分;再看這包裝的方法與樣式,是否與這茶原始(應有年分)的包裝風格有所差異?然後,把包裝細心拆開,看裸露出的茶面條索,其條索的鋪陳是否與外包裝風格一致?再看茶葉的陳化跡象與膨脹鬆散狀態,是否與外包裝所呈現的年分大致一樣?接著看此茶是否曾入茶倉中陳放過?如有入倉,再看陳放的是乾燥的茶倉或是濕熱的茶倉?以及整體茶葉的入倉程度深淺?

  大致看完之後,第二件事就是將茶靠近鼻息處,淺「聞」一下此茶還未沖泡之前的基本氣味。無論生茶或熟茶,都有它一定的基礎氣味,所以聞聞看,看它呈現的是此茶原始的氣味?還是受到外界氣味的干擾而吸附了雜味?或者是曾經陳放在茶倉中,因近期才取出而呈現「退倉」不夠的氣味?基本上入倉與退倉的時間約為 21或是 32,也就是陳放在茶倉中三年,取出後就要在一般環境中再存放一年半至二年,一方面是給此茶甦醒的時間,二方面是讓此茶將茶倉中的氣味盡數釋放出來,而醒茶或退倉的時間長短,端看放置的環境而定。

  第三件事就是開始「問」了。這「問」必須如同「問案」一般,詳問原持有人有關此茶的所有背景。當然,最基本的就是此茶的年分,不過這個問題我從不指望會得到正確的答案,因為經常會碰到商人想要快點成交,或是多賺點錢,而在年分上灌水,虛報它的年紀;還有就是對方也不是很內行,而低估了它的年代。所以無論是前者或後者,當茶面出現在眼前時,在我心中已經預設一個譜,對於對方所陳述的年分,只是把它列為參考。接著,就是問出此茶原先存放在哪兒?在中國?在香港?在台灣?在台灣的北部、中部或是南部?因為普洱茶陳放位置的環境溫度、濕度,幾乎左右了此茶沖泡後的入口感受,當問出它原本的存放位置後,便在心裡大約定出茶湯入口後可能的口感。

  最後一件事就是「切」,也就是「拆茶」,如果有原筒的包裝就更好,這樣就可以由上而下、由外而裡的慢慢拆解,端詳原始包茶人是如何的包紮這筒茶?用什麼樣的竹殼?用什麼樣的東西繫綁?竹條、麻繩、塑膠繩還是鐵絲?用什麼樣的紙張?用什麼材質黏貼?是否留有透氣處?包覆紙張的折痕與順序(茶餅)?再來就是幾片一紮(茶磚)?最後就是手感重量是否與茶面的膨脹狀態相符等等。這個經驗可以作為下回看到類似的茶品時,其外包裝風格的參考,以初步斷定其年分的真偽以及是否為贗品?接著就是親手掰開茶面,用手指慢慢的撥開茶葉的條索,有如在替它把脈一般的把茶拆開,細看這緊壓的普洱茶,其茶葉是否表裡一致?再用手指的觸感,去感受它陳化的碳化程度,是否與肉眼所判定的年分一致?等等、等等。

  當「望」的時候,在心中就先定下年分的範圍;當「聞」的時候,也初步預估在沖泡後會聞到什麼樣的茶湯氣味:當「問」的時候,就設定茶湯入口後會呈現什麼樣的口感:最後在「切」的時候,同時也預計此茶的最終喉韻會呈現什麼反應‥…

  年分、茶味、口感、喉韻,怎麼樣?麻煩吧!茶湯都還沒入口,就已經用盡心機的把它所有可能出現的答案,預先給定出來了。不過這也怪不得我,因為「茶」終究是要給人「喝」的,不是給人「看」的,如這茶不對、有假,把它買回來放在家裡,看著它十年、八年,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任何影響,頂多是多花一些冤枉錢就是了。但我們是要把它拿來「喝」,那這就不得不計較一番了。買錯茶,了不起是當一次冤大頭;但喝錯茶,茶湯到了肚子裡可是喚不出來的,輕者或許只是傷身,重者可是會要人命的。

  所以,固然我有「神農嘗百草」的精神,經常親身試茶,但對於在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中,遇到明顯不合理的地方,或是本身擁有的經驗無法解釋時,我也不會以身試法,假裝很神勇的真把自己當「神農」,矇著頭就把茶湯往肚裡倒,我還是會止於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而已。

  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了半天,終於要揭曉答案了。我常說,找到茶後的「試茶」,有如樂透開獎,無論對此茶有多高的期望,也不要管這茶外觀所展現的多麼千載難逢,到頭來還是要喝了它,才能見真章。

  當沖泡後的茶湯一近鼻下,其實答案已知一半,它的茶湯氣味是否如我所料,或者超出預期,或者高估了它?

  一聞之下如預期所料,接著就是喝了它,待茶湯入喉後,再證實是否與所聞一致?如果一致,那心中就會出現一剎那的竊喜,因為證實了自己看茶的功力不減。如果不一樣,高估了它,茶湯水質稍微空洞與粗劣,未如茶味般的厚實,這時心情就會出現些許的失落,感嘆好茶難尋,也會對自己為了急尋好茶而高估茶品的情境感到慚愧。如果超出預期,茶湯口感後來居上,遠遠超過茶味所呈現的層級;或者茶湯鼻下一聞,氣味之奔放,完完全全超脫茶面外觀所呈現的平實與不起眼,這個時候的心情便會如中獎般的驚喜,也會慶幸自己搶在眾人之前,又覓得一片好茶。

  因此,我非常喜歡「找茶」,更喜歡「找」茶的「碴」。因為,我喜歡那種如在一堆鵝卵石中突然發現一塊璞玉的感覺;也喜歡原本期待非常高,卻如在精美寶石中發現一條裂縫般的失落,而再度激起下次應該會讓我遇到的那種期待;更喜歡一路過關斬將,終於讓我喝到這世間難得好茶的那種舒展眉的知足感覺。那種心情起伏、轉折,與隨之而來的樂趣,非身在其中實在難以體會……續文請詳閱書中內文……


連結總匯
 請分別點擊「書本圖示」或「書名連結」,進入賞閱每一本書的內文簡述:

 《話說 天地方圓普洱茶》套書 內容簡述
   
 《壹. 喝茶樂》 內文簡述
《貳. 藏茶趣》 內文簡述
 《參. 談茶喜》 內文簡述
 《肆. 賞茶悅》 內文簡述


【延伸閱讀】
➡ 書籍作者 黎時國〔別號 老茶房〕個人簡歷
老茶房的著作 出版品 〔讀書會〕書庫簡介 


 歡迎到我們的臉書社團〔老茶房意合團〕賞閱更多話題,參與互動。
 臉書社團網址:www.1122.tw


讀書會所代售之書籍,均獲得作者〔www.老茶房.tw〕授權在各地銷售
 服務資訊,請參閱〔服務台〕中說明。
購藏書籍與茶品,請進入〔www.買書.tw〕〔www.買茶.tw〕中選購。

➡ 快捷入口:  或  


格格

格格

何秋格,別號/健康帳房,暱稱/格格。 以前,本業從事金融理財保險行業,幫人規劃保險投資;副業專業瑜珈教練,開班授課教人有氧體適能。 現在,著書《誰說運動才健康》,呼籲不要再運動;推廣《一定瘦》健康飲食養身法,以及在家拜祖先。 切身體驗:我們的書跟茶,不一定能讓你治國、平天下;但是一定可以讓你修身齊家、享生活。 我們推廣的拜祖先,不一定讓你從此無煩惱;但是一定能讓你感受麻煩事越來越少。